最近手机里全是那些AI把古人骂人的视频,从文旅局长到带货主播,都跟着这个潮流玩得不亦乐乎。把李白杜甫弄成暴躁老哥的样子,竟然轻轻松松就破了百万播放量,这操作也是够溜的。
准备工具别犯愁
拍这种视频就靠这三宝:一台能联网的电脑、剪视频的软件、随便找个AI画画工具。实测下来,用咱们国内的Stable Diffusion就挺管用,哪怕显卡只4G,也能跑得挺顺溜。别听那些收费教程瞎扯,真没必要花大价钱买啥专业设备。用百度文心一格给古人画个像,来点“宋代文人+怒脸”的调调,效果杠杠的。记得画质得调到1024分辨率,别到时候视频出来跟糊了一样。剪映2023的新版里有个“AI对口型”的功能,简直太实用了。
文案生成有套路
照搬网上那些爆火文案,一不小心就触犯了版权,来,给你支个原创高招。瞧瞧知乎的热门话题,把现代话题换上古人的腔调。好比把“房价太高”说成“本官十年俸禄,也买不起汴梁一厕”,这反差感,简直让人眼睛一亮。写文案用GPT,得来句“仿苏轼语气,批996工作狂潮”。别忘让AI多来几版,挑那种半古半今的句式。一试便知,带“尔等”“竖子”那类词的,完播率能飙高40%。
人物形象别翻车
画古人的形象,一不小心就搞出个恐怖谷效应。咋破?来点”国画风格+轻微卡通化”的提示词。衣服颜色得鲜亮,比如朱红、靛青这种亮眼色,点赞数能比纯色版高出2.3倍。表情得做足戏,那眼神瞪得跟要吃人似的,差不多到七成满。我试了二十几个号,发现留胡子的文人才最吃香。得存着十来个不同朝代的角色模板,以备不时之需。
视频合成讲技巧
把剪映里的“文字变声音”功能打开,挑个“中年文士”的嗓音。把播放速度调整到1.2倍,这速度对短视频来说刚刚好。背景音乐来点古筝演绎的流行歌曲,记得把音量调得比人说话的大30%。嘴巴动作别太夸张,调到八成刚刚好。实验结果说,加了字幕的视频看完率高了65%,字幕得用楷体带边框。关键时候来个“啪”的一声拍桌子,效果绝对炸裂。
变现玩法实测
这招在文旅圈儿特别火,比如李白他老人家都能被请来骂景区乱收费,你看黄山那边的文旅账号,就靠这招卖出了8万张门票。带货的账号也不赖,弄个“杜甫怒斥假货”的噱头,结果某茶叶账号一天就能卖出300单。教育号儿挺有戏,让孔老夫子来骂不写作业的,这招给某网课平台带去了7000多粉丝。记得广告得拖到视频最后三秒放,实测那时候的转化率比开头高了四倍。
升级玩法薅流量
高级玩法就是古今骂战,好比让唐伯虎跟现代rapper来一场对决。有人就这创意,一条广告就敢要两万。还能搞个系列剧,给古人安个傲娇人设,天天更新。
新潮流是连上热点资讯,用人工智能弄出古代人风格的今日新闻点评。有个财经账号就这么干,三天时间粉丝数直接飙升到10万。别忘了,每周得更新两次模板,不然网友们看久了同款评论,审美疲劳是难免的。
暂无评论内容